URL
Assignee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Status

1.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概述

概念:是以人体的运动学、力学、生理学等理论与方法,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及器械运动规律的科学。

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

① 揭示人体结构及其运动规律
动作技术分析与优化
预防运动损伤、科学康复训练
④ 设计、改进运动器材和设备
⑤ 设计和改进训练方法及手段

运动生物力学参数及其测量方法

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参数包括:
人体惯性参数:人体整体及环节的质量、质心(重心)、转动惯量和转动半径等。
人体运动学参数:人体或器械运动的轨迹、速度、和加速度等。
人体动力学参数
人体电生理学参数
测量方法:
人体运动学参数测量:角度传感器、加速度传感器和摄影(像)测量。
人体动力学参数测量:三维测力台、测力板、分布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、等速测力系统
人体电生理学参数测量:肌电图

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趋势

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、方法学与测试手段研究

2. 人体运动的力学基础

2.1. 人体运动中的运动学

标量→路程→径赛、矢量→位移→田赛
质点、刚体
人体运动学中量的特性:瞬时性矢量性相对性独立性(叠加性)
惯性参考系、非惯性参考系

基本概念——人体的面与轴

人体的运动有三个面:
水平面:与地面平行的面,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。
矢状面: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,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。
额状面: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,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。
人体的运动有三个轴:
纵轴:额状面与矢状面交叉形成的、上下贯穿人体正中
的轴,又称垂直轴。
横轴: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轴,又称额状轴。
矢状轴:与地平面平行且又与矢状面平行的轴,在水平方向上前后贯穿人体。
notion image
匀速直线运动、变速直线运动
复合运动:绝对运动、相对运动、牵连运动
影响抛射体高度的因素:初速度、抛射角
影响抛射体远度的因素:抛射初速度、投掷角度

2.2. 人体运动中的静力学

力的三要素:大小、方向、作用点
几种常见的外力:重力、支撑反作用力、弹性力、摩擦力、流体作用力、向心力
支撑反作用力包括:静力性支撑反作用力、动力性支撑反作用力(超重、失重)
增大摩擦力的应用:钉鞋、镁粉等
减小摩擦力的应用:滑冰的冰刀、滑雪板等
平衡条件:
力矩:
力偶矩:

人体平衡

根据人体重心与支撑点的位置关系
  • 上支撑平衡(悬垂平衡)
  • 下支撑平衡(倒立平衡)
  • 混合支撑平衡(肋木侧平衡)
根据平衡的稳定性(稳度)----保持平衡的能力
  • 稳定平衡(吊袋、悬垂 )
  • 不稳定平衡(单臂倒立)
  • 随遇平衡(球的平衡)
  • 有限度的稳定平衡(人下支撑平衡)
与平衡有关的影响因素:
①支撑面;
②重心;
③稳定角;
④平衡角;
⑤稳定系数
notion image
物体越重,稳定角越大 → 稳定力矩越大,抵抗倾倒的能力越强。
若K>1,重心落在支撑面之内,平衡不破坏。
若K<1,重心落在支撑面之外,平衡被破坏。
人体平衡的生物学特点
① 人体不能处于绝对的静止状态
② 人体内力在维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
③ 人体在平衡控制中有补偿动作
④ 人体具自我控制、调节和恢复平衡的能力
⑤ 人体平衡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
⑥ 人体的平衡动作消耗肌肉的生理能

2.3. 人体运动中的动力学

动量定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:
① 延长力的作用时间,增大冲量
② 增加缓冲时间,减少反冲力
③ 计算人体运动中的一些力学参数
在运动技术中,力和速度的乘积(功率)称为爆发力:肌肉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功。
动量定理
机械能守恒

2.4. 人体运动中的转动力学

转动轴

固定轴、动轴
实体轴、非实体轴
转动惯量的概念:
人体转动惯量的特点:绕矢状轴的转动惯量是最大的,而绕垂直轴的转动惯量是最小
转动定律
转动惯量与转动的角速度的乘积,叫动量矩。反映了刚体的转动状态。
动量矩守恒
冲量矩是力矩和时间的乘积,表示外力矩对物体转动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。
动量矩定理
notion image
动量矩守恒定律及其应用:
即角动量守恒定理,其内容为刚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矩为零
时,其动量矩保持不变。即
notion image
为增大环节的转动效果(角速度ω),通常可采用如下途径:
(1)增大肌力矩
(2)减小转动惯量
旋转与反弹:
notion image

3. 人体运动器官的生物力学

3.1. 骨的生物力学

人体运动系统:
——运动的杠杆 关节——运动的枢纽(支点) 肌肉——运动的动力
载荷类型:拉伸a、压缩b、弯曲c、剪切d、扭转e和复合f(这不是我们材料力学的梗吗,下次记得注明出处)
应力-应变曲线:弹性区和塑性区
notion image
屈服点A、屈服应力(屈服极限)
断裂点B、强度极限
衡量骨承载能力的三要素:强度、刚度、稳定性
影响骨力学性质的因素:
1. 性别年龄
2.骨的各向异性解剖部位差异
  • 在最常见的载荷方向上,骨骼的强度和刚度最大。
3.应力集中的影响
骨的生物力学特性:骨骼承受压缩载荷的能力最强、骨骼的扭转强度最小
骨折类型:
暴力骨折(拉、压、弯、剪、扭、复合)
尺挠骨双折原因:
➢ 直接暴力。
➢ 传达暴力。
➢ 扭转暴力。
疲劳性骨折
由于重复作用的较低负载引起的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,又叫应力性骨折、新兵骨折、慢性骨折等。
继发性骨伤
病理性骨伤
根据支点、力点、阻力点三者不同的位置分布,骨杠杆分为:
平衡杠杆(或静止杠杆) :支点在中间,肌肉拉力臂约等于阻力。例如颈椎处寰枕关节
省力杠杆:支点在一端,肌肉拉力臂大于阻力臂,例如站立时提踵
速度杠杆(或费力杠杆):支点在一端,肌肉拉力臂小于阻力臂。例如肱二头肌屈前臂的动作

3.2. 人体骨骼肌的生物力学

骨骼肌的物理特性——展性(伸展性)、弹性、粘性(粘滞性)
骨骼肌的生理特性——兴奋性、收缩性
收缩情况:
  1. 单收缩
  1. 强直收缩
    1. 不完全强直收缩
    2. 完全强直收缩
根据肌肉收缩时长度张力的变化,将肌肉收缩形式分为三类:
  1. 缩短收缩(向心收缩)
    1. 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,肌长度缩短
      肌肉变短、变粗、变硬
      依据整个关节运动范围 肌肉张力与负荷的关系,分为: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
      ①非等动收缩:在缩短收缩过程中,负荷不变,肌肉张力改变。例:屈肘
      ②等动收缩:在缩短收缩过程中,肌肉张力=负荷(外力)。例:游泳
      等动收缩和非等动收缩区别:
      a.等动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,非等动收缩则不能。
      b.等动收缩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。
  1. 拉长收缩(离心收缩)
    1. 作用:缓冲、制动、减速、克服重力。
      例子:下蹲、搬运重物、下坡跑、下楼梯
  1. 等长收缩(静力性收缩)
    1. 作用:支持、固定、维持某种身体姿势
肌肉做拉长工作容易引起肌肉的酸疼和损伤。
notion image
超等长收缩:将肌肉拉长后,很快切换过来进行缩短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动作——用来提高跳跃能力和短跑能力,是提高爆发力的一种训练方法。
肌肉承受的负荷形式:
前负荷:肌肉收缩开始前所承受的负荷。
后负荷:肌肉收缩开始后所遇到的负荷。
长度- 张力曲线:肌肉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;改变前负荷实际上是改变肌肉收缩的初长度。 意义: 运动前适当拉长肌肉的初长度,能增加力量。
notion image
力量-速度曲线:
后负荷越大,肌肉收缩力量越大,速度也越慢。即力量与速度呈负相关。
notion image
力量-速度曲线对训练的指导意义:
小负荷训练,可使肌肉收缩速度提高;
大负荷训练,可使肌肉力量得到发展。

4. 人体基本运动原理

notion image

人体运动基本原理

一.骨杠杆原理
人体单个关节活动的三个典型杠杆:
① 平衡杠杆——支点在中间,肌肉拉力臂约等于阻力臂。如:寰枕关节。
② 省力杠杆——支点在一端,肌肉拉力臂大于阻力臂。如:踝关节提踵。
③ 速度杠杆——支点在一端,肌肉拉力臂小于阻力臂。如:屈臂弯举、踢腿等。
二.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
(一)大关节首先产生活动原理:人体四肢由近端至远端,各关节所配置的肌肉由强变弱,即肌肉生理横断面逐个减少。因此把所配置的肌肉横断面大的关节称为大关节,反之称小关节。
“先大后小、依次完成”
(二)活动顺序性原理的意义
① 主动加强大关节用力,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力,有利于动作技术的完成。
② 小关节活动重要性
a) 小关节是人体的支撑点
b) 影响动作时间
c) 精确控制方向
notion image
缓冲动作原理:(动作形式)
结束性的缓冲动作
过渡性的缓冲动作
控制性的缓冲动作

5. 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

运动技术最为常见的一些目的如下:
➢ 速度(运动员或物体尽可能快速地移动)。
➢ 准确度(运动员或物体尽可能准确地移动)。
➢ 姿势(运动员使用准确的所需姿势)。
➢ 距离(运动员或物体移动得尽可能远)
很多运动技术都可以被分为以下4个阶段:
(1)准备动作和心理准备。
(2)准备姿势。
(3)发力动作。
(4)跟随动作或恢复动作。
动作阶段划分通常可依据以下几个条件:
(1)肌肉工作形式
(2)作用力的性质
(3)动作方向
(4)动作的任务与性质
(5)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。

6. 走路、跑步中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

6.1 走的生物力学分析

notion image
支撑相
包括3个阶段支撑相早期、支撑中期、支撑相末期
步行与跑步的关键差别在双支撑相
双足支撑步行的最大特点。
摆动相

6.2 跑的生物力学分析

一个步长:后蹬阶段、腾空阶段、缓冲阶段
跑步生物力学特征
  1. 不同跑速身体倾角的不同
  1. 过大或过小的步长都不利于提高跑的效率
步态分析——运动学分析
运动学分析: 研究步行时肢体运动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方法。主要包括:
① 人体重心
② 时间-空间参数测定
③ 节段性运动测定
重心变化-垂直方向:
在一个步态周期中,重心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两个正弦波
在两个双支撑相时是重心的最低点,在两个单支撑相时重心达到最高点
notion image
重心变化-水平方向
重心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形成单个正弦波形
右下肢支撑相中点时,重心向右侧的位移最大;左侧
支撑相中点时,重心向左侧的位移最大
notion image
💫
by 嘎嘎sama
 
紫金港周边的美食测评!(持续更新中...)设计与制造思维导图
Loading...
嘎嘎sama
嘎嘎sama
一只喜欢瞎鼓捣的笨蛋
统计
文章数:
13
最新发布
运动生物力学
2025-4-20
紫金港周边的美食测评!(持续更新中...)
2025-4-15
STM32
2025-3-29
Matlab入门
2025-3-29
设计与制造思维导图
2025-1-30
origin绘图
2025-1-19
公告
广告位招租